疫情形势最紧张的日子里,商家店面不能营业,公众大幅减少出门频次,网购、网销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深入人心。今年4月份,哈市快递业务量实现同比增长38%。
快递业务量在增加,投递的压力自然更大;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无法实现快件配送上门,人们也努力避免相互接触……快递行业 “最后一公里”的揽投格局与模式悄然改变。快递驿站 易邮驿站 快递柜 易邮柜
快递业务增四成 办公网点变“库房”
市民刘先生原本不怎么在网上购物,疫情发生后,为了减少出门,刘先生逐渐成了网购族。“长时间在家,吃的、用的都在网上采购,直接送到小区门口,很方便。”春节至今,刘先生从冬到夏的换季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 “宅家购”族群的壮大,使线上流量明显大幅上涨,很多之前主打线下的实体商场、超市等也想方设法加大线上促销力度,推出配送上门服务。
近日,记者走访中通快递了解到,目前中通快递全省每天进港量为110万单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50%;每天揽收量为30万单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30%。
根据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1至4月份,哈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831.3万件,同比增长6.3%。其中,2月份,全国物流运转体系受疫情影响,快递业务量同比偏低,拉低了整体增长量;从3月份开始快递业务量明显增加;到4月份,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2519.7万件,同比增长38%。
中通快递征仪分部负责跃兴街、哈平路、保健路、征仪路围合区域快递投放。“去年这时候一天进港快件不到3000件,现在一天有4500件,这还没到‘6·18’呢,到时候可能更多。”分部负责人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分部办公区堆满了快件,“有些是发件企业提前备货送过来的,先暂存这里。‘6·18’临近,接下来会有收发快件的高峰。”
不能送货上门 超七成快件自提
终端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在当前特殊的疫情背景下,快递行业 “最后一公里”的揽投格局与模式也在悄然改变。
付女士家住道里区工程小区,今年2月份,每次她网购的商品到货,快递员打电话让她到小区门口去取。当时,各小区门前被快递员和快递“围堵”的场面人们还记忆犹新。5月,小区里开了一个易邮驿站,付女士再不用急匆匆到小区门口取快件了,易邮驿站的工作人员会事先将相关快件由快递企业终端网点全部倒运至小区驿站内,居民有空随时到驿站取件就行,小区门口聚集的快递员越来越少。易邮驿站 快递驿站 易邮柜 快递柜 驿站共配
快件家门口自提模式,让收件人取件时间更自由的另一面,是快递员投递时间大幅缩短。之前,虽然快递小哥们不用爬楼梯了,但派送效率其实降低了。正常时一名快递员一天可以投递150件左右,现在一天只能投递120件左右,效率降低20%。快递驿站的运转,将派件过程中的无效等待时间全部挤出。
从2020年8月,易邮驿站就开始在哈市布局。今年春节后,多家快递公司相继快速展开布局。截至目前,已有约800家快递驿站进驻哈市多个小区。记者在南岗区盟科涵舍小区看到,一处快递驿站设于仓买店内,工作人员根据小区楼栋将快递码放整齐,方便住户把快件取走。驿站工作人员说,中通、圆通、申通、百事、韵达、邮政6家的快递均放在这儿,每天1000多件,按照规定驿站营业要持续到20时,营业时间必须达到12小时。
“驿站在发展初期自提率比较低,人们还习惯送货上门。疫情发生后,居民区封闭管理,禁止外人随意进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等着送货上门的习惯。”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过年前快件自提率不到四成,现在已经能够达到七成。基于此,不少快递公司加快自设驿站的步伐。市民余先生家在道里区欧洲新城,去年菜鸟驿站进驻小区,近期中通、韵达也相继设立驿站——他家楼下300米范围内一下“集聚”了3个驿站。
派件新模式 人工智能是趋势
以往快递员派一个件,快递企业要给快递员1元钱。现在各家快递企业将快件送到驿站,每单只需要支付0.7—0.8元。以中通目前哈市40万单快件计算,每天可节省派送费8万元。“即使没有疫情,驿站也会发挥作用。”业内人士说,“上班族是网购主力,白天上班不在家,快递可以放到驿站。另外一些老人带着小孩在家,也倾向于将快件放到驿站,等自己有空的时候再去取。”
在自提率高的小区,快递企业对快递员的需求在减少。中通快递征仪分部如今只保留了3个快递员,而在去年同期,该分部的快递员为13人。“我们辖区目前开了4个驿站,有的快递员到驿站工作了。”孙大伟说,“像盟科涵舍和征仪花园小区,快递自提率在九成以上,快递员正在分流。”易邮驿站 快递驿站 易邮柜 快递柜 驿站共配
未来,快递“最后一公里”或将属于人工智能。去年召开的“2019年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提出,在快件箱、驿站等逐步成为快递末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无人配送站、无人机、无人车等将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派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