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达到700亿件,2018~2020年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长率为19.5%,未来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将给物流末端带来极大的配送压力。同时,京东物流推出“京准达”服务后,天猫和菜鸟开启了30分钟达、1小时达、2小时达等即时物流服务,闪送提供全天候60分钟同城递送服务,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更多的细分市场,加大了末端环境的复杂程度。
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人员中,快递人员占比高达58%,末端配送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领域。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计算,未来3年快递员缺口将在100万人左右,且超过八成的快递员平均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上,电商促销旺季超过12小时,工作强度已处于较为饱和的状态。同时,据中消协数据显示,有32.3%的用户等待快递员上门收寄包裹时间超3小时,59.5%的用户会遇到快递员上门派件时不在家的情况,44.8%的用户认为等待快递员派件时间过长。快件的误派、错派、漏发、丢失等问题也是降低用户体验的主要痛点。
面对“最后一公里”的复杂环境,智能快递柜作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市场规模在需求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下节节攀升。
智能快递柜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其对用户、快递员、社区等多方都带来了几乎立竿见影的好处。据艾瑞调查显示,用户使用智能快递柜取件的时间一般集中在18~22点,而大部分快递员在这段时间都不会派件,智能快递柜恰好解决了这一时间错配的问题;同时,用户对智能快递柜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也较好;智能快递柜还解决了快递员的工作难点,快递员可以根据快件数量、配送地点等信息合理规划时间,并有效规避由于收件人不在家而造成的等待及反复沟通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了快递员的配送效率,甚至扩展了服务的辐射半径进而提升快递员收入水平;对社区而言,智能快递柜的引入升级了公共基础设施,物业还可以借此提升服务水平。